2015年6月6日 星期六

清補涼湯水食譜

清補涼

筆者今期選寫湯水篇,以配合健康養生原則,需知均衡飲食佔健康三份之一,運動佔健康三份之一,作息定時佔健康三份之一,清補涼是一年四季、老幼咸宜的藥材湯水。

「清補涼」一年四季藥材湯
廣東的煲湯文化影響深遠,不少外省朋友甚至外國友人在香港定居後都學曉了煲湯,並且愛上了飲湯。至於煲什麼湯,那是結合了個人(家庭)口味、體質需要、季節、時物等因素,各師各法,成就了「家家有碗愛喝的湯」。

「清補涼」性平和味道佳
筆者的「藥材湯」,一年四季任何時候都會出現餐桌上。
阿仔回家吃飯,太太定必炮製「清補涼」── 內有淮山、芡實、圓肉、杞子、蓮子、沙參、百合、玉竹、紅棗(去核),各樣一撮,加豬肉、陳皮一角煲成靚湯,名副其實的清補涼,不寒、不熱、不燥;亦具滋陰、潤肺、生津、健脾、補氣祛濕多種食療功效。當然,湯水不是藥,各種藥材用量雖少,但食療功效是多吃、長期吃,這樣子積累起來。

「清補涼」的一般用料是蓮子、百合、淮山、桂圓、沙參、玉竹、杏仁;也有加入芡實和薏米。這些藥材綜合起來的功用,既清燥又補益兼涼潤,因此名為「清補涼」。

香港社會節奏急速,不少人飲食和作息方式不良,內臟易生燥氣,肝、心、脾、肺皆可生燥,很多人常將之作「熱氣」看待及處理,濫飲「涼茶」或進苦寒草藥,以為可以將內熱清除。實「燥」與「熱」不同,前者「乾」的感覺較重,如口苦口乾、津液不足、喉舌生膠、口臭唇焦、心煩不得安眠;後者「火」的感覺較重,如口乾 咽痛、口臭難聞,大便秘結、易怒發火等等。雖然燥與熱常被聯結一起,也經常是兩者兼有的現象,然有些人覺「熱氣」時,喝了苦寒的「涼茶」,不獨下不了火,而且更感不適,遇此情況就要考慮是否燥多於熱了,滋陰能潤燥,此際用涼潤平和的藥材作食療,效果更佳。

中醫專家,在「清補涼」的原方上「增值」,再加入核桃和太子參,前者補腎烏髮;後者清熱生津補氣,使拾蓮百合清潤湯,具有補氣養陰、清心潤肺、健脾益腎、利水滲濕,生津止渴,安神助眠的功效,適合全家人進食,一年四季老少咸宜,堪稱平補佳品。
當然,感冒的時候就不宜喝此藥材湯了。

成分及功效:(只供參考)
1、蓮子20克,補脾胃、益腎澀精
2、百合15克,清心安神、定驚潤肺
3、合桃10克,補腎、烏黑髮
4、太子參10克,補氣、清熱生津
5、沙參15克,清肺水、益肺陰
6、玉竹15克,養陰潤燥、生津止渴
7、淮山20克,補脾胃、益肺滋腎
8、薏米20克,利水滲濕、清熱排膿
9、芡實15克,固精健脾,止瀉
10、桂圓10克,補心脾、益氣血、治失眠
上料用瘦肉10両煲1個半至2個鐘,成份可加可減小許,合 4 - 6人飲用。
秋季可選用鵪鶉作湯料,有滋肺化痰功效。

謹記有病要先看醫生呀!祝身體健康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