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孩落後起跑線
1998年,有家長不滿女兒的升中派位結果,比同校成績遜色於她的男生還要差,於是向平等機會委員會投訴。經調查後,發現自1978年開始的中學學位分配,向來採取男女分隊,惟此舉一直不為人知,於是引起軒然大波,結果被裁定違反性別歧視條例。最後教統局於2002年改用男女合併派位模式。新政策推行迄今12載,對社會造成的骨牌效應愈來愈多,最明顯的有兩方面:
1. 除了組別一(甚至組別二)的中學男女嚴重失衡,各大學亦有充分數據顯示,女生比例已遠超男生,愈吃香的科目(醫科、法律),情况愈嚴重,這現象不但影響學校硬件配套的裝置(包括洗手間及宿舍),更對科目設定及教學效果帶來連鎖效應。
2. 目前許多專業仍然是男性位居要職,但情况已慢慢出現變化。新生代的草莓特性固然讓大小企業怨聲載道:招聘員工困難重重,而較像樣的男性應徵者更沒多少個。這現象對行業組成的結構帶來衝擊——優秀的女生大獲全勝,可她們結婚生育後,又多會要求改為部分時間工作。有企業老闆透露,試過一個崗位由3個女職員分擔,雖是百般莫奈何,卻沒有更佳選擇。
小學生態的偏差
事實上,男孩和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步調不同,小女孩的成熟進程平均較男孩快,大部分在小學四、五年級已會自我控制,遵守校規,上課安靜,而男生定性較遲,很難安坐,容易招來老師責備。置身女孩旁,男生自我形象偏低。另外,女孩精語言,男孩強數理,兩種性別各有強弱。然而,派位制度只是其中一個外加的限制,我們不能因噎廢食,無底線地同情男生;難道男生在早段稍有落後,就不再努力麼?斷乎不是。可教育永遠不是方便麵,要平衡社會整體的需要、要教好男生,就必須正視他們落後的原因,在各方面作出調整,還他們一個公道。
問題構成始於根柢,我相信要留意目前小學層面幾個偏差了的教育生態:
1. 小學教師以女性居多,男孩需要學效的男性典模不足。天性使然,熱中科普的女教師寥寥無幾。大勢所趨,目前3科常識科(社、科、健)已經合而為一,當中的科學成分愈來愈少,甚至有學校刪減常識科的實驗環節,要學生死記硬背那些艱澀的英詞串法,變相側重於語文學習。
2. 男孩對語言的掌握和運用能力早已落後女生,連他們較有勝算的數理科技也給縮減扼殺,缺損一個足以讓他們展示能力的平台,難怪大部分小男生都不安於(教)室。教統局課程道明中、英、數、常皆為核心,可在許多學校裏面,後兩者所佔份額都相對地低,男孩被架上這條不利他們的軌道,潛質活活給埋掉,他們怎會覺得學習有趣呢?
3. 男生體內的雄性激素是女生7倍,生理因素讓他們的細胞時刻蠢蠢欲動,可是老師教務沉重,管教自然講求效率,往往因此忽略男孩的特性,掛在嘴邊的是不假思索的「別動」、「閉嘴」。如果我們不刻意去營造健康的渠道,男孩又如何釋放他們壓抑的動能?
4. 慢熟的男孩屁股對抗地心吸力,整天奔跑跳碰,班長、行長、風紀、學校代表等神聖職務自然甚少落到他們頭上。教師恨鐵不成鋼,有時或會衝口而出:「看,你們男生多不爭氣!」早熟的女孩也會嘴巴不饒人:「好低能喲。」這些話兒潛藏的標籤日積月累,男孩自信就會一點一滴被磨蝕。
既然已有足夠研究揭示男孩的學習意識形態殊異,我們為何仍硬要他們跟女生一起走相同的軌道?既然已有客觀實證顯示人有個別差異,為何我們仍要抹平他們的特質,蓋上一樣的模子?所以,我奉勸家長千萬別要把男孩女生典型化;文靜的男生沒什麼問題,好動的女孩亦正常得很。教養或教育的最大危機是把孩子典型化,而忽略個別差異;人與人之間的差異,比性別的差異來得更大。父母也好,教師也好,都要尊重每個孩子的特性,因材、順性而教,這才算得上是教育。
如何拆解困局
1. 政府可以怎麼做?
政策教育政策影響深遠,推行之後,果效如何?有客觀而深入的調查嗎?過去10多年來,教育局先後推出男女統一派位、目標為本、語文微調、一條龍等,都是重大議題,對社會(尤其家長)造成不少震盪,政府絕對有責任要認真檢視每一項新政策帶來的具體後果,然後公開回應及調整,讓公眾掌握真實現况,絕對不能不了了之。當然,教育同工(包括校長及教師)亦要好好運用前線的教學平台,發揮自己的專業,認真驗證各政策,看看它對孩子是否真有裨益,然後向政府反饋,而並非單向盲從。
2. 學校可以怎麼做?
政策改動說易行難,有些事卻可先從校本入手。
a. 男孩需要成年男性楷模,招聘教師時要注意團隊的兩性平衡。
b. 從男孩角度出發,用心去經營校舍環境、課程及活動。學校是孩子每天生活的地方,全日制課程更要充分利用學校的環境,讓孩子不會光有頭腦知識的輸入。哪管校舍大小,其實都可重新考量:如何全面利用校舍每個角落,提供豐富多樣的環境刺激,設計出不同的活動和遊戲,容讓孩子自由奔跑走動。學校或會擔心發生意外,但總不成為此褫奪學生學習生活、學習成長的寶貴機會。
c. 認真看待常識科。那是一個專科,其課程目標並不在認字識字,必須有足夠的相關知識輸入,輔以相應的實驗操作。男孩熱愛挑戰,只要老師拋出有深度的問題,他們就會主動地尋根究柢,學習態度也會變得截然不同。孩子掌握到真知識,自然會喜歡學習、喜歡上學。事實上,其中科學教育部分,由男教師執教的確相對優秀。
d. 加強男孩的閱讀。閱讀,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,且一生受用。要提升男孩的語文能力,就讓他們愛上閱讀吧。不過,男孩喜愛的書籍畢竟與女生有點不同,他們喜歡的內容可能是要有更多動作情節、知識性更強的那種,而有關運動、恐龍、星球大戰及與科學科技的主題,就更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。
e. 相比女孩子,男孩需要發泄更多的體能,沒有足夠的體育課時,他們較難安靜坐下。况且,男孩友誼多在運動團隊中發展出來,通過這個學科,學生除了壯健體魄外,性情也在不覺間陶造。
3. 家長可以怎麼做?
a. 孩子成長的重要基地始終是他們的家庭,家長才是他們人生最重要的教師,並且是終身的教師。
b. 男女大不同。父母雙方都要更深入地了解兩性的分別,才能在教養上好好配搭。簡單來說,母親心思細膩,在照顧孩子從嬰兒到幼兒期中擔當非常重要的角色。而父親更要在親子教養中走前一步,做孩子的重要楷模,鼓勵孩子獨立,負責任和擁抱挑戰,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。
c. 學校的家長教育不妨在這方面多點着墨,例如舉辦爸爸講座、父子營、邀請更多爸爸參與學校活動和擔任義工,讓父親獲得更具體的啟發。
今天資訊發達,孩子知道的不比我們少。無論是老師或家長,在教學或教養進程中,都不該作單向輸入,而是要跟孩子互動,啟發(inspire)及協助(facilitate)他們思考。孩子(特別是男生)只是不懂得把問題講得清楚、準確,「備課必先備人」,當成人樂意放下身段,進到小孩中間,從更多的生活面向中接觸他們,對他們有新的認識和體會,自能抓對更適切的課程或教養模式。
作者是英華小學校長
原文載於明報觀點版